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世界著名绘画艺术作品鉴赏!

2023-11-22 13:36

    绘画不仅仅是艺术品,是从艺术家的灵魂中涌出的情感,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撼人心魄,使人如痴如醉,其根本在于它的情感性,作为艺术创作最高境界的艺术情感,之所以有着无比丰富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是艺术家心灵的对应物,它浓缩和渗透着艺术家的灵魂感悟。艺术家创作过程中也是其情感的释放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从而达到内在与外在的统一和心灵上的平衡点。这种释放的情感像救赎与自救一样,其实情感的释放过程就是艺术的创作过程。

    人类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让我们一起走进艺术大师的世界去欣赏充满无穷的力量,倾注了满腔激情,别具艺术特色的作品吧!


艾尔沃斯·蒙娜丽莎 Isleworth Mona Lisa

    关于《艾尔沃斯·蒙娜丽莎》是否是出自达·芬奇手笔的 《蒙娜丽莎》早期版本的讨论从其发现之日就已展开,从未停止。该画被宣称是达·芬奇从1503年起就开始描绘蒙娜丽莎,但是并未完成,不过并没能得到充分检验。一战前夕,这幅已在英国萨默塞特郡的一位贵族家中放置了近100年的画作,被英格兰美术收藏家休·布拉克尔(Hugh Blaker)发现,这引发人们关于达芬奇画了两幅蒙娜丽莎肖像的推测。

    《蒙娜丽莎》收藏在法国卢浮宫,此外就是布拉克尔发现的这一幅。布拉克尔把画买下并带到他在伦敦艾尔沃斯的画室,这幅画作因此被命名为《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在画作历经易手后,新主人Henry Pulitzer于1975年把画放在瑞士一家银行的金库中,直至2012年9月才向公众开放。

    两幅《蒙娜丽莎》十分相似,但仍存在一些不同点。如《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的尺寸较大,并且此幅作品的用色与存放卢浮宫的《蒙娜丽莎》相比较为明亮。两幅作品所用的基本材料也不相同,较年长的用的是亚麻布作画,而较年轻的用的是则木质画板。画中的人物姿态基本一样,但人物身后背景的差异却很大。牛津大学专家认为《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只是一幅艺术家创作的临摹作品而已。这幅作品中《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未能描绘出作画环境的微妙之处,并且画中的其他元素也未能体现原作难以捉摸的意境。


吃马铃薯的人 The Potato Eaters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1890年),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吃马铃薯的人》是创作于1885年的油画。该画藏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Amsterdam,Van Gogh Museum)。

在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朴。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

    文森特·威廉·梵高在色彩上为了突出其内容,特意采用了夸张的形式。画面色彩处于阴暗色调之中,给人以沉闷、压抑的感觉,画上的惨白色灯光与微绿的昏暗色调的对比,造成一种幽暗低沉的气氛,使人物形象显示出强烈的光点,盛土豆的盘子里散发出缕缕的蒸气,这一切都活画出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景。

在这幅画里,梵高用粗陋的模特来显示真正的平民。画家自己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该画作是梵高在北布拉班特居住时的作品,也是画家自认为其最好的作品。


夜巡 De Nachtwacht

    《夜巡》荷兰画家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于1642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作品。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是荷兰国宝,荷兰艺术登峰造极的代表之作,更是西方艺术的瑰宝。

    这幅画虽然被叫做《夜巡》 ( De Nachtwacht ),但实际上它应该叫 The Company of Captain Frans Banning Cocq and Lieutenant Willem van Ruytenburch 。现在它被叫做《夜巡》,但是它画的并不是夜巡,而是日间举行的庆典活动。

    《夜巡》最初并没有名字,之所以现在被称为《夜巡》,一方面是因为画作本身就很暗,经过数百年本身的亮光褪去,变得更暗,另一方面也有认为是为其定名时已经没有日间巡逻的形式,但却有夜间巡逻。1940年时夜巡进行了一次清理,这时也有人建议为其更改一个更符合实际的名字。有人建议叫“日巡”,或者叫“民兵队大游行”。


对无辜者的屠杀 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

    《对无辜者的屠杀》(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是佛兰德斯画家、人文主义者和外交家彼得·保罗·鲁本斯以圣经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两幅作品之一,于1612年创作完成的一幅橡木板油画作品。

    鲁本斯在创作这两幅作品时,描绘的主题竟然都是同一个事件。都是源自马太福音中的关于对无辜者的大屠杀的一个圣经故事。在《新约圣经》中,希律王知道伯利恒有个君王诞生了,就派三博士先行,假意跟随朝拜。当三博士离开后,他下令将伯利恒及其周围境内两岁及以下的所有婴儿杀死,而耶稣一家在其死后才回到拿撒勒。但根据国家地理杂志的研究报道除了圣经之外并无其他历史资料纪录这件大量杀死婴儿的事件。

    除了在苏富比拍出的《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以7600万美元创下了新的最高成交记录,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地著名的机构和私人收藏,包括伦敦国家美术馆,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


自由引导人民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自由引导人民》(法语: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Delacroix,1798 - 1863)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也是绘画艺术上最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品。如今,这幅画挂在卢浮宫最显眼的位置,也是法国人民的精神象征。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七月革命事件,该画又名“1830年7月27日”,是纪念1830年7月27日巴黎市民为推翻波旁王朝的一次起义。该画表现如火如荼的革命场景,包括其中有原型的历史人物开以及作者自身的参与,都表现了这幅画高度的现实意义。但这幅画被称作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则是因为这幅画中的场景是颇为集中的浪漫主义场景,其中的自由女神更是具备“半人半神气质的一个理想化人物”。她长着古希腊难塑般的轮廓,露上身,穿着朴索古典的衣着,走在革命队伍的前面,右手高举:三色旗。脸朝向人群,似在号召着们革命到底。这样就能获得自由。与周围身穿现代服装的男士们相比,她更像一个抽象的人,代表着最高的精神与意义。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朴素,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寄托了国家的革命感情和对英雄气概的向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现代社会核心的政治主题:自由与民主。

    《自由引导人民》刚被创作出时有大量争议,反对者认为该画作包含色情以及传播混乱。直到20世纪后,这副描绘法国大革命的作品逐渐成为了法国革命或者自由平等的象征,甚至代表了法国本身。


罗纳河上的星夜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罗纳河上的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8年9月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该画描绘的是法国南部城市阿尔勒的罗纳河边的夜景,画面着重点描绘了天空和河面,天空闪烁着星星,河岸也亮着路灯,河面上倒映着路灯的灯光,河岸停泊着两条小舟,一对夫妇正在河岸散步。

    这幅作品是梵高继《夜空》后再次尝试夜景之作。画中天空的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互相呼应,夜晚的星星被它们自己的光晕环绕成圆形,画面通过暖色光线的强弱和间隔排列,表现星星的远近位置。这种处理光线的方式,反映了梵高独特的视觉美学。


夜游者 Nighthawks

    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弥漫着孤独氛围的代表作《夜游者》(Nighthawks,1942)带有一种古怪的撩人特质。通宵营业的快餐厅里,一位驼背的男士靠着细长的台面,独自坐在凳子上。餐厅明亮的灯光向室外光秃秃的人行道上投射出一道戏剧化的光影。餐厅光亮的弧形窗户与街边门面的格栅相交。这个著名的画面引诱着叙事的可能性,捕捉了城市生活忧郁的浪漫:在城市中产生联结的无限可能,却又无可避免地受挫。

    这件作品特殊的构图、冷暖色的处理,在大半个世纪里,确实击中了观众心灵上的共鸣——艺术家捕捉到了都市生活里茫茫人海中的孤独感。尽管后来霍普并不承认自己在刻意追求什么画面的孤立感,他只是享受着“夜游”带来的快乐。但同时霍普本人也表示“我深信这是我画过最好的画之一”。

    在画作完成后,霍普与芝加哥博物馆达成一致意见,芝加哥博物馆用3000美金购买下这件作品,并一直馆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虽然《夜游者》这幅作品非常著名,但其背后的作者却没有像毕加索、梵高、伦勃朗一样被世人所熟知。也算是画红人不红的一位吧!


背花者 The Flower Carrier

    迭戈·里维拉 (Diego Rivera,1886-1957),墨西哥著名画家,20世纪最负盛名的壁画家之一,被视为墨西哥国宝级人物。作为壁画大师,里维拉很好地平衡了壁画中的内容、形式与观念之间的关系,在形象刻画、色彩配置和空间处理方面显示出高超的功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形成立体主义、原始风格和前哥伦比亚雕塑相融合的绘画风格。

    1935年迭戈·里维拉创作了《背花者》(The Flower Carrier),笔触简单干净、色彩鲜艳饱满,极具象征意义。这幅色彩缤纷的画作展示了一位穿着白色衣服的农民,身穿黄色宽边帽,四肢着地,身上扛着一个巨大的花篮,背上有一条黄色的吊带。一个女人,很可能是农民的妻子,站在他身后试图帮助他支撑篮子并站起来。虽然篮子里的鲜花非常漂亮,但农民看不到它们的美丽,只看到它们市场买卖的价值。几何形状提供大胆而强烈的对比,每个图形都强烈反映出个人主义。有些人认为,绑在男人背上的巨大篮子代表了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中农民的沉重负担。


鸢尾花 Irises

    《鸢尾花》(Irises)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一幅作品,创作于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当时梵高进了法国圣雷米(Saint-Rémy)的一间精神病院,在那里画成。作品现收藏在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这幅《鸢尾花》被称为梵高在“圣雷米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远远地就能吸引住人们的目光,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美,洋溢着清新的气氛和活力。鸢尾花和向日葵一样,原本都是很平凡的植物,但梵高赋予它们精彩的形象与色彩以及永恒的生命力,是这位一生都在痛苦与挣扎中度过的画家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仿佛是一位黑暗中孤独的舞者内心里无语的倾诉,他画的鸢尾花鲜丽可爱,但又有点忧伤,有点孤独和不安,甚至有一种近乎挣扎的姿态。画家梵高也在油画中表达出清新的洋溢与活力的气氛。

    鸢尾花为草本植物,五月开花,法国人视它为国花,认定它是光明和自由的象征。图中的油画《鸢尾花》价值5390万美元,被视为全世界最昂贵的十幅画之一,作者文森特·梵高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